「真实」大提琴的起源与发展,大提琴构造与诠释技巧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

「真实」大提琴的起源与发展,大提琴构造与诠释技巧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大提琴是西洋三大独奏乐器之一,它如人声的音色,一直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大提琴的前世今生。

一、起源与发展

大提琴的祖先,是一种被称为“violadagamba”的乐器(即古大提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共有六条弦,又称“腿上提琴”。大提琴的原文为“violoncello”,是指大型的提琴之意。今天的“cello”,体积大概是小提琴的2倍,琴弓短而重,琴弦比中提琴低八度音。

因为是大型乐器,所以不像小提琴、中提琴夹在肩膀上,而是着地靠在左肩上演奏,也由于体积的关系,桥的弧度比较大,弦和弦之间的距离较远,右手无法象小提琴一样快速的移动到其它音,但左手可以不用拇指支住乐器,必要时可使用所有指头按弦,产生一般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发不出来的声音。

古大提琴的音色十分柔和,有朦胧之美。但到了十七世纪,由于广场演奏的机会增加,音量要求增大,故有必要将古大提琴加以改良。经过一段时日的尝试和研究,终于产生一种最完美的乐器—大提琴。

其改良成就在于音色柔和有张力,优雅富魅力,体积大小适于合奏或行进间的演奏。而在发展过程中,更有巴哈为首的作曲家,给予高评价的肯定,并作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名曲,使大提琴能在十八世纪取代当时仍颇受喜爱的古大提琴,成为该型乐器的主流。此后,几乎每个作曲家都把大提琴列入演出目录中,提琴的技巧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在弦乐器中,除了小提琴,大提琴是担任独奏最多的乐器。

二、构造与诠释技巧

在外部构造方面,琴身之上,称为琴颈。琴颈部分包括了卷弦箱、中空的结构,由面板,背板和侧板组成。面板上左右对称的f字型音孔,主要功能是把面板与背板共鸣所产生在箱内的空气加以振动,通往外界。琴弦和琴桥对音质的影响很大,琴弦的质料,琴桥的形状与材质以及它在面板上的位置,是关键要素。因为琴弦的振动是透过琴桥传至面板,而引起共鸣的。脚棒是用来支持乐器的,可随演奏者所需的高度调整高低,使其更加放松,并增加大拇指高把位的音准。由于这个设计,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内部结构有音柱与低音梁,它们对于音响的关系十分重大,唯有正确的取材和位置,才能使提琴发出充实的音色来。

大提琴是一种以弓擦弦来发音的弦乐器,因此弓占有重要地位,大提琴独特的音质与音色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不能没有弓。东方人很早就知道以马尾作弓毛,涂上松香帮助它在乐器上摩擦,发出美妙的声音。然而,十一世纪之前,西欧等国几乎没有琴弓传世。据说琴弓是源于中国的胡弓,经由丝路传入阿拉伯,再传进欧洲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为什么大提琴作为低音区弦乐,发音音域最接近人声,声音听起来是那么如泣如诉。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的喜欢大提琴。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