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维尼亚夫斯基 波罗乃兹Wieniawski Polonaise》简介

  列宾于1971年8月31日出生于西伯利亚,从5岁起练习小提琴,半年后就开始他的第一次登台演出。11岁就已获得维尼奥斯基大赛少年组和青少年组金奖,并在莫斯科和圣比得堡举办了首次个…

「解读」《维尼亚夫斯基 波罗乃兹Wieniawski Polonaise》简介

  列宾于1971年8月31日出生于西伯利亚,从5岁起练习小提琴,半年后就开始他的第一次登台演出。11岁就已获得维尼奥斯基大赛少年组和青少年组金奖,并在莫斯科和圣比得堡举办了首次个人独奏会。1985年,14岁的 列宾在东京、慕尼黑、柏林和赫尔辛基进行了首演,并于一年后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独奏会。两年后列宾在国际知名的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大赛中成为最年轻的首奖获得者。随后,他活跃在世界各大交响乐团中,包括柏林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克里夫兰交响乐团、卡拉剧院管弦乐团、洛杉机-纽约爱乐乐团、巴黎交响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瑞士罗曼德乐团和圣比得堡爱乐乐团。他与诸多著名指挥家合作演出,例如布莱兹、毕奇科夫、里卡尔多•夏伊、康伦、迪图瓦、艾森巴赫、杰基耶夫、杨松斯、尼米-雅尔维、帕沃雅露维、克里维、列文、路易沙达、马里纳、马祖尔、梅塔、肯特中野、拉图、罗斯特罗波维奇、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特米尔卡诺夫、津曼等。

  维尼亚夫斯基,十九世纪波兰作曲家、小提琴家,是一位具有辉煌技巧的演奏家。在浪漫主义炫技表演艺术流派中是继帕格尼尼之后又一位能够标新领异的人物,他不仅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但他的创作范围只限于小提琴音乐方面。

  生于华沙的卢布林。父亲是医生,母亲善弹钢琴。这个家庭的孩子个个具有音乐才能,亨利克尤显突出。他六岁起便爱上小提琴,八岁已能参加四重奏的演奏。八岁时就考上巴黎音乐学院,这所世界闻名的音乐学院有一条清规戒律,不收12岁以下的外籍学生,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拒绝过少年李斯特的入学请求,但是这次院长奥柏破例收下了维尼亚夫斯基。三年后毕业时,他以辉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维奥蒂《第17小提琴协奏曲》,获毕业比赛第一名,这时他只有11岁,尚不到巴黎音乐学院的入学年龄。由于天才的演奏创下该校有史以来的记录。毕业后维尼亚夫斯基继续跟原来的老师学习,13岁时和他弹钢琴的弟弟一起到俄国、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巡回演出,获得广泛的声誉。15岁时他再次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身为巨蟹的他长年坚持旅行演奏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而水象常有的羸弱身体仍然不能消减他对异乡文化的热情,直至在莫斯科病逝。

  波罗乃兹(英语:polonaise 波兰语:polonez,chodzony),又被译为波洛奈兹或波洛内兹,是一种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于波兰。波兰舞曲不似玛祖卡那样富有民间风俗性,而常具有庄重,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古典波兰宫廷贵族衣着华丽,在波兰舞曲伴奏下以庄重的步伐左边宫邸大厅,作为舞会的开始。所以波兰舞曲伴奏的舞蹈,也是一种步行舞,它的典型伴奏节奏是3/4 x xx xx xx。

  波罗乃兹polonaise波兰舞曲。波罗乃兹有人译作波兰舞曲,它是16世纪以来波兰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波兰舞曲不似玛祖卡那样富有民间风俗性,而常具有庄重,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古典波兰宫廷贵族衣着华丽,在波兰舞曲伴奏下以庄重的步伐左边宫邸大厅,作为舞会的开始。

  波罗乃兹起源于16世纪波兰民间歌舞。中庸速度。三拍子。l7世纪起为作曲家所应用。J.S.巴赫用于所作《法国组曲》(1722年)第六首和管弦乐组曲第二首(1730年后)中。其后W.F.巴赫和莫扎特等都作有这种舞曲的作品。肖邦的钢琴作品波洛奈兹舞曲16首,特别是其中《军队》(1838年)和降A大调(1842年),为此舞曲体裁的代表作。此外,贝多芬、舒伯特、R.舒曼、韦伯、李斯特、穆索尔斯基和柴科夫斯基都曾应用这种舞曲。

  颇有反讽意味的是,一生热爱波兰的肖邦,却因为父亲的缘故取了法文名字最能代表波兰的舞曲波罗乃兹,其名称却是法文(Polonaise)。17世纪三位法国公主与波兰即将继位的国王联姻,波兰的贵族们不但接受了公主,而且公主带来的一种舞蹈也得到他们的青睐,贵族们将波罗奈兹带到了各个领地,在社交舞会上流传开来。

  波罗乃兹舞曲早期也是边歌边舞,和玛祖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并非诞生于蛮荒地区,是在丰收或祭祀仪式上、特别是婚礼上人们表达欢乐和庄严情感的记录。是整齐,端庄的三拍子舞曲。16世纪末波罗乃兹舞曲传到邻国并很快传遍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在瑞典有一种当地的舞蹈波尔斯卡舞曲,作为民间音乐在底层劳动人民中非常盛行,但贵族们不认同这种“粗蛮”的歌舞形式,但从这种舞蹈形式中衍生并加以变化的舞曲在今天已经为人们所共知。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波罗乃兹渐渐成为有教养的乡村绅士们喜爱的舞曲,他们需要有一种舞蹈和农民们区别开,在波罗乃兹演变时期,仍然保持了边歌边舞的形式,歌词没有太大的变动,但它的节奏接近文雅的有礼节性的风格。当波罗乃兹进入波兰贵族的宫廷里之后,渐渐演变成器乐曲形式,并呈现出它堂皇庄严的面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持续、威武的节奏,纯粹的音乐属性,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浓厚的波兰味道。由波兰民间音乐滋养成长的肖邦将民族主义注入到波罗乃兹之中,使得波罗乃兹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

  1826年之前肖邦一直没有找到一种方法将音乐技巧和音乐的观念在波罗乃兹这种音乐形式中完美结合。早期的波罗乃兹只有两首:1817年创作的《G小调波罗乃兹》和1826年的《降B小调波罗乃兹》,其他除了正规编号的波罗乃兹,还有肖邦去世后发现的以及肖邦少年时期的习作被统统列为例外编号。

  在萧邦之前,波兰舞曲和瑞典的波尔斯卡舞曲很相似,有很多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两种舞曲是同出一源。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巴赫、泰勒曼、莫扎特等作曲家都曾创作过波兰舞曲,这时代的波兰舞曲比较慢,节奏平稳。在萧邦的作品中,波兰舞曲变成一种华丽而雄壮的钢琴独奏曲。他的波兰舞曲通常是三段体或者回旋曲式。

  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富于戏剧性,音乐气势宏大;一类富于诗意,音乐优美细腻。两首波罗乃兹是具有强烈对比的舞曲。肖邦以丰富的想象力、更精巧、更浪漫主义的设计在这两首作品中体现出来他对舞曲音乐的观念,波罗乃兹成了肖邦炽热的民族主义的音诗,里面包含了激烈的、柔情的情感;象征波兰往日辉煌的宏伟、象征现今苦难悲伤也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升C小调第一首,以纯朴明朗的抒情为主,中间部分富于诗意,就象梦幻、热情的二重唱。但它绝不仅仅限于抒情,其中第一主题预示了后来的波罗乃兹极富戏剧性的形象特征。与第一首不同的是降e小调波罗乃兹充满悲剧的情绪氛围,第一主题由阴郁的色调和慷慨激昂的动感相结合,体现了悲愤的情绪主题开始是八度齐奏的音调和反复的、相对固定的节奏和弦;第二主题充满动力,像是进行曲的节奏,体现了绝不屈服的坚定;中间部分平静和柔情的旋律有对唱的性质;之后是重复第一部分,结尾时是悲壮的宣叙调。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