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唱片里的乐器-那些知名的小提琴

没有一种乐器能像小提琴那样诉说人类的心声,也没有一种乐器能像小提琴般有那么多传奇。大师们制作的铭器,其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最好体现。大师们不可逾越的技艺,使得留世的作品充满着神秘色彩…

「总结」唱片里的乐器-那些知名的小提琴

没有一种乐器能像小提琴那样诉说人类的心声,也没有一种乐器能像小提琴般有那么多传奇。大师们制作的铭器,其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最好体现。大师们不可逾越的技艺,使得留世的作品充满着神秘色彩。我们听到各种关于古代名琴的传说,使得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小提琴的秘密。

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蒙纳(Cremona)只是一个8万人的小城,建于公元前218年。虽然说最早的意大利提琴制作始于布雷西亚(Brescia),而发展成黄金时期却在16世纪的克雷蒙纳。从此这座小城的历史地位随之改观,成了提琴制作家们的圣地。那时候的克雷蒙纳,城内的圣多米尼格教堂对面有一条作坊街,其中一角就是提琴制作师们居住的地方。制琴师们在刨削琴板和调制秘方油漆,屋檐下挂着未上漆的白琴,任由阳光和空气晾晒干燥。制琴师往往亲自到南阿尔卑斯山脉中选树、砍伐、晾干、锯板、再干燥十几年才用来制琴,琴身合模上漆后,还要不断调试音色,直至无懈可击为止。“在上百人乐队伴奏的音乐会上,一把克雷蒙纳提琴的声音绝不会被淹没。”提琴家们如是说。

阿玛蒂家族

从16世纪后半叶开始,阿玛蒂家族共有四代人在克雷蒙纳从事提琴制作,其中最伟大的当属尼科洛·阿马蒂(Nicola Amati, 1596-1684年)。尼科洛·阿马蒂对小提琴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确立了现代提琴的标准构造。阿玛蒂家族的作品,面板和背板的弧度较高,琴漆呈黄褐色。虽然不像现代弦乐器那样反应敏捷和音量宏大,但琴声具有一种饱满、圆润且颇为接近人声歌唱的丰富音色。用它们来演奏巴洛克与古典乐派的乐曲实在再合适不过!尼古拉阿玛蒂的另一伟大成就是培养了两位学生——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三大家族流传下来的提琴,如今都己成绝世珍品,成为演奏家和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意大利发烧唱片公司Dynamic对帕格尼尼的作品一向情有独钟,1973年邀请中提琴演奏家毕安奇(Luigi Alberto Bianchi) 录制了帕格尼尼的中提琴奏鸣曲,再加上萨拉萨蒂的四首舞曲和德彪西、拉威尔、布鲁赫以及克莱斯勒的小品改编成中提琴曲。此琴最早为法国美第奇家族所有,曾为英国乐器收藏家怀特所藏。可是这把琴于1980年被人盗走,至今下落不明。毕安奇痛失爱琴,而我们也只能从这张唱片中欣赏到这把名琴的典韵了。

斯特拉迪瓦里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pari)生于1644年, 制琴生涯超过70年。或许在那个年代,他已经能用自己敏锐的感觉参透木材振动和琴身共鸣箱之间的微妙关系,科学家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早已被他的本能所掌握。他制作的琴身上半部分较窄,有着精湛无比的嵌线、琴角和高贵华丽的音色,金黄并带有淡红色的油漆给人以火焰般的感觉。如果把手指用力按在背板上会清楚地显出指纹然后消失,好象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油漆仍然没有干透,充满着神秘的生命力。斯特拉迪瓦里的主要客户是皇室和贵族,勤奋和严谨的生活以及成功的商业营销给他带来大量的财富,当时克雷蒙纳人有句谚语:“像斯特拉迪瓦里那样富有”。当他在93岁的高龄去世后,他的儿孙沉溺在财富的享受之中,不再继承父辈的事业。在圣多米尼格广场(现在改名为罗马广场)他居住过的房子墙上,有一块纪念碑写到:“这间屋子曾是斯特拉迪瓦里制作最高品质小提琴的地方,因为他精湛的手艺使克雷蒙纳成为一座无法忘怀的城市”。

斯特拉迪瓦里的制琴技艺,从1700年左右进入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那时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提琴的奥秘,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留给后人不少绝世精品。这张“奇迹创造者”(The Miracle Makers)唱片是芝加哥的本恩富什名琴行(Bein & Fushi Inc.)集合了15把名琴制作的录音,其中有六把是斯特拉迪瓦里的精品:1701年制作的“杜希金1701”(Dushkin 1701),这把琴原为小提琴家杜希金所有并以其命名;1708年制作的“红宝石1708”(Ruby 1708), 因其红润的琴漆而得名,最早为萨拉萨蒂所有;以德国小提琴家命名的“基舍威特尔1723”(Kiesewetter 1723)和格鲁米欧的“杜邦 1727”(Dupont 1727)。这些名琴的背板采用了有着漂亮虎纹斑的枫木来制作,泛音十分丰富。此后,斯特拉迪瓦里年事已高,手艺不如以往但仍勤奋工作。如“威利莫迪 1734”(Willemotte l734)。斯特拉迪瓦里去世前一年制作的“穆茨 1736”(Muntz 1736),琴体内的标签旁贴有一张小纸片,写着“d’anni 92”(92岁),音色品质还是非常出色。奥里维拉(Elimar Oliveira) 是第一位在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金奖的美国小提琴家,在这张唱片中,每把名琴在他的手指下都得以客观地再现属于自己的个性和色彩。斯特拉迪瓦里的提琴适合以音色见长的演奏家,能体现作品的高贵宏伟风格,像萨拉萨蒂、埃尔曼、梅纽因、米尔斯坦、奥依斯特拉赫、阿卡多和穆特等艺术家都喜欢用斯特拉迪瓦里的提琴来演奏。

瓜尔内里家族

虽然安德烈亚·瓜尔内里(Andrea Guarneri)也是尼科洛·阿马蒂的学生,但直到他的孙子耶稣·瓜尔内里(Giuseppe Guarneri) 才成为在提琴史上唯一能和斯特拉迪瓦里并驾齐驱的制琴大师。后人根据他贴在琴内的标签上有拉丁文“杰苏(IHS)”的缩写和十字架,尊称他为“瓜尔内里家中的杰苏”,也就是“杰苏瓜尔内里”(Guarneri del Gesu)。耶斯·瓜尔内里生于1687年,由于他不羁的个性、酗酒和无规律的生活,还犯有命案被抓去坐牢,使得他的创作生涯过于短暂。耶斯·瓜尔内里的提琴上半部宽阔,加长了F孔,反映出他后期夸张的风格,不过他总能把握住自己的作品具有声如洪钟和穿透力极强的特点,因而非常适合在现代音乐厅里演奏,耶斯·瓜尔内里在1744年去世前若干年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由于顾客多半是街头艺人, 他的琴在当时并不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十九世紀初,帕格尼尼用一把耶斯·瓜尔内里1742年制作的小提琴“大炮”征服了全欧洲,提琴家们才对耶斯·瓜尔内里刮目相看『关于这把琴查看这篇文章–>帕格尼尼小提琴 瓜奈利 1743 小提琴『Il Cannone』』。

帕格尼尼所使用的小提琴“大炮”(Cannon 1742)恐怕是世界上名声最响的小提琴了。这把琴是瓜尔内里去世前两年的巅峰作品,琴制成60年后才到帕格尼尼手中。琴的边沿不大均匀,嵌线也不流畅,F孔边刀铲痕迹尚可看清,但是它的油漆精采绝伦,在灯光下转动,木纹犹如红宝石般通透。面板中部由于长期的松香积聚氧化变黑,没有人为的整理反而保持住了油漆原有的质感。1840年帕格尼尼去世后,这把琴就保存在热那亚的纪念馆里。“大炮” 有三次险遭杀身之祸:1803年和1833年先后两次摔得几乎散了架,后经修复,到了1937年,当时纪念馆内没有恒温除湿设备以致琴身完全脱胶,经专家抢救后总算又逃过一劫。1995年,Dynamic唱片公司第一次获准为“大炮”录音,邀请了1958年首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最高获奖者阿卡多担纲独奏,共录制了帕格尼尼的18首小品。由于“大炮”的面板和背板较厚,而且侧板也较高,不容易拉得响,所以只有帕格尼尼和少数提琴家能够“驯服”它。这张唱片的特色不是曲目的独特,而是音色丰富的变化和“大炮”的威力。克莱斯勒、海菲兹、维尼亚夫斯基、伊萨依和斯特恩等都选用瓜尔内里的提琴演奏,现在瓜尔内里的提琴在拍卖行里已是天价珍品。

帕格尼尼生前是位提琴发烧友,一生共收藏了22把名琴,其中有瓜尔内里去世前制成的最后一把琴“奥布尔 1744” (Ole Bull 1744)。这张名为“帕格尼尼先生,您看这把琴如何?(What about this? Mr. Paganini)”的唱片,是德国一家专门用古董Neumann M49电子管麦克风来录音的发烧唱片公司(TACET),安排了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再加上另外两位制琴大师瓜达尼尼(Guadagnini,1711–1786年)和维奥姆(Vuillaume, 1798–1875年)的作品,在科隆音乐厅中录制了巴赫、帕格尼尼、德沃夏克、克莱斯勒等人的曲目。

瓜达尼尼是18世纪中期意大利最著名的提琴制作家之一,他也是在克雷蒙纳开始学艺,作品倾向于斯特拉迪瓦里的风格,音量大并贯穿于高低音,是当今小提琴家在音乐厅演奏的极佳选择,也是乐队首席的最爱。维奥姆是法国著名制琴家和收藏家,有“法国的斯特拉迪瓦里”之称。18世纪末,由于欧洲各国的音乐学校相继成立,对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维奥姆不仅开立了家庭作坊,还收集了不少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的琴用来仿制,几乎可以乱真。美国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用的就是一把维奥姆1864年仿制的“大炮”,这把琴在她手中应当是实至名归。这张CD曲目的安排没有特别显现帕格尼尼的高难技巧,而是突出名琴的音色。还收录了一把当代匈牙利制琴家的琴,以便听者对古代名琴和现代提琴的声音进行比较。您听得出这张CD中7把名琴的不同音色和感受木质乐器的温暖特质吗?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