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古琴文化

  一、古琴文化——我们谈论的主题   (一)什么是琴   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   琴,一种世界乐坛公认为非常特殊…

「常识」古琴文化

  一、古琴文化——我们谈论的主题

  (一)什么是琴

  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

  琴,一种世界乐坛公认为非常特殊的乐器。

  琴与剑,作为文人的基本装备,和中国文化、中国文人有着无比密切的关系。

  琴、棋、书、画,作为才子佳人的才能的象征,长久以来都为文人雅士所乐道。

  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中华几千年的悠久文明。

  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

  (二)古琴文化,我们的主题

  我们参研琴,并非仅仅是谈音乐、谈美术。古琴文化,并非仅仅音乐、美术而尽能含概。

  古琴文化,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化,是一种非常值得参研的文化。她是令人惊叹的美的文化。她是一种远远超越音乐的音乐文化。她是一种震颤人心的心灵文化。她是一种恬静安祥的思想文化。

  古琴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已活跃了几千年。她目睹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记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变革。她反应了华夏传人的安祥寂静、洒脱自在的思想内含。

  二、安祥自在——华夏先人的理想

  (一)黄帝华胥之梦

  在古琴曲中,有一首叫《华胥引》的名曲,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黄帝夜得佳梦,梦中来到一个叫华胥国的地方。其地“国无师长”,“民无嗜欲”,其国民“美恶不萌于心,山谷不踬其步,熙乐以生。”黄帝见其国之状况,羡慕不已。

  华胥国的国民所过的安祥自在的生活,正是黄帝心中的理想生活。也可以说,黄帝的华胥之梦,正是他治国的思想境界。

  (二)虞舜不言之教

  传说虞舜治世之时,人们常以捕鱼为生。当时的捕鱼技术并不十分发达,所以捕鱼的位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好的位置往往被年青体壮者所占,许多年老体弱的人生活非常困难。

  当时舜也参加捕鱼劳动。由于大家都很尊敬舜,所以愿意让出好的位置给他用。可是舜总是把好的位置让给那些年老体弱的人,自己却去不好的位置捕鱼。

  久而久之,大家都被舜的行为感动了。于是,大家无论强弱,都争相把位置让给他人。大家的生活不仅都好了起来,而且相处和谐,安祥自在。

  (三)安祥自在,华夏先人的理想境界

  象以上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虽然为了生存,华夏先人也曾进行战争,但这并不影响先人德化治世的理想。三皇五帝,莫不如此。

  三皇五帝之治世,虽不能说绝对相同。但其间都有共通之处,即最大限度地顺人性而治,以期达到安祥自在的目的。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说,安祥自在是华夏先人所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皇五帝的理想,虽尚无文字以记载,但其安祥自在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为后世所推崇。乃至老子、孔子等顶级思相导师,虽思想各异,而对上古那恬淡宁静安祥自在之遗风,却无不崇敬之极。这当然也是必然之事,因为安祥自在,本是华夏先人共同的理想境界。

  自从有了伏羲、神农、黄帝等祖先的治世理想,也就有了关于琴的故事。古德先贤的理想,往往是通过琴来表达的。伏羲、神农、黄帝、虞舜等造琴的传说,在琴界流传很广,而孔子、庄子等重量级人物也都是琴学大家。至于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在古琴文化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古琴文化——百家皆崇的文化

  (一)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全面繁荣的时期,即所谓百家争鸣的时期。

  当时生产力发展很快,各地富足,而天子之势衰微。各路诸候,争相自强以期称霸于世。这就给了诸子百家以尽显才华的机会。于是,各家导师争相出山,以期用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国家强盛于世间。

  百家争鸣之势的形成,自然使中华文化思想空前繁荣,乃至对后世造成了深远影响。在此时期,琴的使用,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当时,活动在思想舞台上主要角色约有九大家,即后来所说之“九流”,所谓: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各家学说,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不同,自然会有一些差异。

  道家能够“历记成败”,“秉要执本”,通过对三皇五帝等英杰的总结,通晓事物阴阳变化的规律。道家以无为而治思想为治国之本,以清虚卑弱为个人守身的原则。

  儒家特重仁义道德品质的修养,以六艺育人治世,“《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导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墨家注重祭祀,深信贤愚善恶之道,提倡节俭,赡养有德,好为善事。

  法家主张以刑律治天下,提倡赏罚分明,讲究信用。

  名家特重正名分,提倡明礼政而治天下。

  纵横家特重权变,善长因事制宜。

  阴阳家处理事务特重把握时令。

  杂家有博杂的特点,兼容儒墨思想,揉合名法主张,提倡治用必要融汇诸家学说。

  农家则特重农作,鼓励耕织。

  (2)琴文化是诸家共乐的文化

  多少年来,这九大家的思想,可以说一直给中国人以很大影响。虽是百家争鸣,但谁也不会将谁“打死”。各家思想一直共存于中国人的头脑中,这正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中国人能够找到各种文化的共通之处,凡是好的,皆为我所用。中国文化原本如此。“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两句话可说是精僻的总结。

  其实,中国人之所以可以将不同的思想融汇于一心,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因为中国人深知各种思想本有的共通之处:自心洒脱,世道安祥。古今中外,人们内心皆有此声。

  此内心之声的表达,正是琴的长处。虽诸家思想各不相同,但都同样对琴有着特殊的好感。琴融汇百家神髓,尽展人心深处的恬静安祥,潇洒自在之声。所以,人们才说,琴实在是中国文化的卓越代表。

  (二)儒释道三教

  (1)三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到了西汉年间,中国曾一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地位空前提高。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至南北朝时期,佛教已在中国全境文泛发展,在思想领域地位极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是佛教的思想总纲。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佛教等宗教影响,道学在中国民间进入了宗教化的时代,道教正式形成。魏晋以后,道教步入官家,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南北朝时,部分儒士将儒学发展为儒教,与佛道二教并称为三教。

  中国文化是博采融通的文化。中国的儒释道三教形成后,一直并行发展,相互交融。佛教的圆融无碍,无我无常;道教的合乎自然,阴阳变化;儒教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都对中国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千百年过去了,儒释道三教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中国文化的总代表。

  (2)琴文化是三教皆崇的文化

  儒释道教,各有其深刻的内含,其灵魂共通,当然在思想上也各有差别。这些不能谈得过多,我们的主题是琴文化。

  乐是儒学必修的重要内容。而琴更是儒者的最爱。而道者更是喜爱琴那清静洒脱的韵味。就连提倡不观听歌舞的佛教僧人,也同样欢喜自琴中领悟空灵大智。对琴的喜爱,三教皆同。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往往皆尊三教。他(她)们敬孔圣人,大多也都礼佛敬道。而文人们对琴的喜爱当然不在话下。他们往往借琴以完美自我的人格,修养身心,体悟大道。琴与剑,成为了文人的不可缺少的基本配备。琴棋书画,则是才子佳人们才能的标帜。

  琴文化与中国文人之间联系之紧密,乃至与中国思想文化之间联系之紧密,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雅乐用以完善自我的人格。而琴正是雅乐的最佳代表。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