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古琴大音希声不缺知音

  秀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中国古琴,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   在今天的郑州,古琴的声音同样悠远地鸣响着。在寻常百…

「常识」古琴大音希声不缺知音

  秀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中国古琴,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

  在今天的郑州,古琴的声音同样悠远地鸣响着。在寻常百姓家里,在商都琴社的雅聚活动中,都能听到古琴那旷逸出尘的声音。本报从今日开始推出关注古琴专题,以期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古琴、感知古琴。

  才四艺琴为首

  看过《笑傲江湖》,记得曲洋与刘正风的琴箫合奏。

  琴声骤起,似黑夜中滑过一道闪电,愈见激烈。许久,曲调转向柔和,仿佛琴箫持有者厌倦了江湖纷争,欲归隐山林。一时如春光明媚,百花含笑,清风拂柳;又似月下对酌,低吟浅唱。此曲的大部分来源于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的《广陵散》。

  一向有“琴棋书画”之说。的确,寄意抒情的琴曲,渊深海阔的棋枰,笔墨精良的书法和浓淡相宜的绘画,以东方特有的行为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然而,与棋、与书、与画所不同的是,也只有领衔于众艺之首的一个“琴”字,是以听觉诉诸人们的感官,并让所有高尚的情绪,或恬静淡雅,或沉稳浑厚,或疏朗旷逸,在中国古琴的音色里,变成了美妙,化作了幽玄。

  如此,古琴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细腻圆润的琴声,完美地把琴者的心胸与情怀送入天地宇宙之中。历史上也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比如,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高山流水”的典故流传千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信手翻开《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其中都有关于古琴的记载。可以说,古琴的意义与价值已超出了一般的乐器,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也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

  1977年8月2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了“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在搭载的物品里,有一张镀金唱片,其中便有中国的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它带着东方的畅想,鸣奏着七弦的风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确定中国古琴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有这么一则故事。

  家住郑州西郊的刘美,自幼学习古筝。三年前的一天,她在电视上听到古琴大家李祥霆老师指间流淌出的天籁之音。心头大悦,欲学之。遂问教古筝的老师,何处有学琴之所?老师摇头,古琴为何物,不知所以。

  投师无门的经历,在商都琴社刘君社长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他感叹道:“作为古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修身养性的古琴,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地位崇高。可如今却没有多少人能识得它的庐山真面目,分不清古琴和古筝的大有人在。在许多人的心中,中国古琴与钢琴、小提琴这些西洋乐器相比,还是显得那么无力。”

  刘君当初也为投师无门发愁过。自小对音乐有天生的敏感,搞创作,弄乐队,徜徉在音乐的天地里,乐在其中。年岁增长,多了一份对人生的感悟,越发对传统的古琴痴迷。2003年偶然在网上看到卖古琴的消息,刘君来不及多想,只身爬上火车直奔扬州。去时两手空空,回来却多了一张琴。

  面对一本无声的教材,刘君“闭关”就是两年。琴艺日臻成熟,刘君越发感到“闭关”状态下是觅不到知音的。2006年,刘君和几位古琴爱好者一合计,让目前河南唯一一家专业传授古琴艺术的琴社开张了。一方面为学琴者提供了入门之路,另一方面也为古琴爱好者有了雅聚的去处。

  商都琴社从一成立就开展免费教古琴的活动,一天下来,竟有数百人报名参加。刘君万万没有想到,喧嚣的都市里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人热爱古琴。

  刘君说:“以前说知音难觅,我倒觉得古琴的发展缺的不是知音,而是大力去推广。如果大家都把自己隐藏得太深,那自然找不到知音,感叹也只是徒劳。任何艺术的发展都需要与时俱进,古琴也不例外。从商都琴社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琴的人越来越多,这也说明琴乐并非缺知音,而是知音何处觅古琴的问题了。”

  别把古琴太神话

  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

  演奏古琴时,其右手的抹、挑、勾、剔,左手的吟、猱、绰、注等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音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在古琴漫漫历史中也逐渐形成了琴器、琴学、琴道、琴人等古琴理论。

  我们并不讳言,中国古琴的确有心仪阳春白雪,身远下里巴人的倾向。说起古琴,人们大都怀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态度。既如此,我们是不是就不敢上前触碰它?让它永远成为博物馆的艺术呢?

  刘君说,千万别把古琴太神话了,让它承载过多的文化使命,还有几人敢与之亲近?它的根本还是一种乐器。越是人为地把门槛抬高,这门艺术的发展就越达不到应有的传承效果。和其他乐器相比,古琴的入门不难,还是较容易上手的。

  古琴的学习通常以三个月为一个阶段,一个没有任何音乐基础普通人,经过每周一次一个小时的学习,还要保证每天不少于一到两个小时的自我练习,三个月下来,基本能演奏三四首左右的入门级曲目。

  刘君说,琴乐与一般音乐不同,而古琴更是一个有个性的乐器。一般的音乐多用以娱人,而琴乐一般用以自娱。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弹琴以修养身心,重视的是琴与自心的交流。听琴,重视的是心与心的沟通。

  一般来讲,只要经过一到两年的从师学习,学琴者便可自我修学了,有音乐基础的人提高会更快些。随着学习的深入,习琴者还要多阅读和学习一些传统文化方面及其他艺术种类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以便能正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处理琴曲。

  有人说,古琴是平台,是纽带,它是架起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正可谓,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也有人说,古琴太深奥,一般人很难去懂它。刘君并不这样认为,他说,任何好的东西,都是需要别人能懂的。其实,大音希声是古琴最神奇的地方,简单到最美的境界。像做人一样,简单最好。这种简单之中又蕴涵了无限大的空间,耐人寻味。

  古琴——

  这件大家不太熟悉的乐器,古代称琴、瑶琴、七弦琴,到了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经体现得几近圆融。

  古琴的身长,一般都是3尺6寸5分,比喻一年的光阴;古琴的身宽,一般都是4寸,比喻一年的四季;

  一年共有12个月,若是加上闰月,便会有13个月份;而这个数目,又恰好是一张古琴上作为音阶的“徽”数的总和。

  能够成为推广古琴艺术的实践者,刘君觉得十分充实和快乐。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