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汉代古琴及其运用

  琴也叫古琴,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至今已由数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与琴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先秦记载的上古传说中,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充斥着神秘的巫术色彩。如《吕氏…

「揭晓」汉代古琴及其运用

  琴也叫古琴,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至今已由数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与琴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先秦记载的上古传说中,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充斥着神秘的巫术色彩。如《吕氏春秋》记载:“昔朱纕氏之治天下,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高秀注云:“朱襄氏,古天子炎帝的别称。士达,朱襄氏之臣。”炎帝命臣下“朱襄氏”用“五弦瑟”也就是“五弦琴”来“散阳气”,“来阴气”,“成果实”进而定群生以安定天下。

  这些历史传说,缺乏直接的证据,虽然推理合乎逻辑,但缺乏实据。因为至今在甲骨文中尚未发现“琴”“瑟”二字。但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中,“乐”字从丝到木,说明此时已经掌握了用丝和木制作乐器的技术,而这两种材料正是制作琴瑟所必需的。将其推理到周代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因为在《诗经》等文献中已出现琴瑟的记载。七十年代随着曾侯乙墓的发掘五弦,十弦琴的出土,印证了以上说法。

  汉代琴的弦数和形制,汉人著述中有记载不一:如扬雄《琴清英》云:“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桓谭《新伦·琴道》云:“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期数,厚有八寸,象三六数,广六寸,象六律,上圆下敛,法天,下方而平,法地,上广下狭,法尊卑之礼。琴隐长四十五公分,隐以前长八分,五弦,第一弦为宫,其次为商,角,征,羽。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为少宫,少商。许慎《说文解字》云:“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应劭《风俗通·声音》云:“今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蔡崰《琴操》云:“伏羲作琴,长三尺六尺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日池,下日石,池水平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五弦官也,大弦君也,宽和而温。小弦臣也,清廉不乱,文加二弦和君臣恩也。”《太平御览》卷五七七引。又蔡邑《琴赋》云:“尔乃间关九想弦,出入律吕。屈指低昂,十指如雨。”《全后汉文》《西京杂记》卷三:府,“高祖出入成阳宫,周行库……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日:‘瑶踽之乐’。

  上文记载,除后两条资料外,都认为琴为七弦乐器,而后两条记载,一为九弦,一为十三弦。先秦时期古琴弦数尚不固定,有二十七弦《尔雅·释乐》,二十弦《宋书·乐志》以及二十五弦《乐书》之说。可以推知当时弦无定制,弦数基本较多,都是一根弦发一个音。到汉代的时候固定成七弦,这就要用螺钿或玉石等材料在琴面上标记音位,这就是“琴徽”。

  西京杂记》记载秦代的秦有二十六徽,大概是琴面内外,各标十三徽。这是琴徽出现的最早记载。

  1973年底发掘的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件七弦琴,这是一件仅见的七弦琴实物。该琴长82,4厘米,较唐宋以来的古琴短约三分之一。琴面中部以下至琴尾是狭长的实体,底部居中处安有一个硬木雕成的琴足,中部以上至琴头其底部是与琴面不粘结的底板,面板木质松软,底板木质坚硬。面板与琴板扣合后,形成一个琴体共鸣腔。此琴与东汉晚期定型的琴制已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仍保存了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琴面浅槽凹陷和琴体某些构造方面的特征。故西汉马王堆三号出土的七弦琴,可以看作是古琴琴制走向定型·成熟的过渡产物。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汉代是一个琴乐繁荣普及的时期,琴在汉代的应用达到了较为普遍的地步,上至宫廷贵胄下至黎民世庶对琴的使用达到了很高的地步。如汉高祖的孙子刘安,不但以“好读书·鼓琴”文明,他还创作琴歌《八公操》。汉武帝非常喜欢琴乐,他任命司马相如把持乐府歌词的创作,并自乐府机构特设“琴工员”一职。琴工员是专门造琴·修琴的技工,直至哀帝罢乐舞时,仍有五百多名之多。武帝还选拔一些民间的琴手进宫鼓琴,例如师中本来是东海下地方的著名琴家,武帝招他进宫封他为宫中的琴待诏。汉元帝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也善弹琴,《汉书·元帝级第九》记载:他“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

  曲·被歌声·分寸节度,穷及幼渺。”

  由于琴在汉代的繁荣,关于琴的论述也多了起来。《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雅琴赵氏七篇·雅琴”师事八篇·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另外,还有桓谭的《新论·琴道》·杨雄的《琴清英》,以及蔡邑的《琴操》等。这些有关琴的著述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了琴的起源·形制·琴曲的名称·内容·创作理论,琴艺的探索等等诸多方面。

  在汉画像上,关于琴的画像几乎比比皆是,其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有独奏自娱的,也有伴奏歌舞的,更有伴奏乐舞百戏的。

  独奏即由某一种乐器单独演奏的表现形式。独奏多以表现个人或者他人的品评性情为主又多以文人雅士居多,主要起到自娱和修身养性的作用,汉代是经学发达繁荣时期,琴本身所附托的乐教信息也是所有乐器中最多的。经学的发达,琴学的兴盛,也催生了一大批诸如司马相如、赵飞燕、桓谭及蔡邑等琴家。从汉代画像的图像资料分析来看,琴的独奏图像资料,以陶俑的居多,出土地点以四川居多。从这些图像的内容进一步分析,这些独奏大多以自娱的有关,也有他娱的。汉代的四川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经血昌盛的区域,汉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四川就占王褒、杨雄、司马相如三个,这三人同时又是抚弄管弦的好手。这对四川以琴乐为主的乐教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秦歌多系民间采风和文人自娱之作。秦歌的分类大体有畅、操、引、散、曲、弄等多种。汉末倾向于古今之分,如蔡邑蒋操、引类为谷类。自北宋始,主要分为操、弄和调、引。在汉画像中,琴伴奏舞蹈的图像也不少,其中著名的长袖舞就是很好的例证。长袖舞是汉代著名的舞蹈,其主要特点是以手袖作为道具,通过手绣的千变万化的姿态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严格的说,在汉代,歌、舞、百戏基本上末分离,在一些歌舞当中仍加有百戏的演出。在许多百戏的表演中也有歌舞的演出。在伴奏的乐队当中规模大小不等,其编制无一定之规,一般根据墓主人的身份及经济实力的不同情况,规模有大有小、人数有多有少。乐人的演奏姿态也各具特点。有用一两件乐器的,也有数十人的较大型乐器组合。一般来说琴在汉代百戏伴奏中也较为多样。有单独一间琴伴奏的,也有和鼓及其他丝竹乐队组合伴奏的。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