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黄山与古琴

  作者:王丹 吴雯雯   一、始信峰琴台——丽田生弹琴处   始信峰位于黄山北海之东,挺立于悬崖绝壁之上,三面临空,松奇石巧,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朝…

「揭晓」黄山与古琴

  作者:王丹 吴雯雯

  一、始信峰琴台——丽田生弹琴处

  始信峰位于黄山北海之东,挺立于悬崖绝壁之上,三面临空,松奇石巧,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朝万历年间,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梦幻仙境,方信黄山风景天下奇绝,于是挥笔题名“始信峰”。始信峰风景优美,游人多至,人文古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石刻即为“丽田生弹琴处”。

  “丽田生弹琴处”因江嗣珏而得名。江嗣珏,字兼如,号丽田,著名抗清烈士、民族英雄江天一的后裔,清雍正至干隆年间隐士,歙县江村人。江丽田生而颖异,性幽静,工诗书,擅于审音,“尤精于琴,得古人不传之秘。”,“疏越之传,韵旨冲淡,古怀昔乐,庶几上世。”,“尝客燕京、山左、江右诸郡,一时称为绝调。”为“中州正派”代表性琴家,有“琴仙”之誉,著有《丽田琴谱》。中州派是清朝著名琴学流派,以“高古端严,宽宏苍老”(清人王坦《琴旨》中语)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时有“以常熟派为雅,以中州派为正”之说。“干隆乙卯”时,丽田生曾客居扬州“桃花庵半年”,与扬州吴仕柏、金陵吴官心、蠙山吴重光和曲江沈江门等各地琴家日夜“讲求研习”、切磋交流,“操缦三更弗缀”,对广陵派古琴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后来,吴仕柏率众弟子引商刻羽,荟萃成编《自远堂琴谱》。该书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正式面世,成为琴学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丽田生素怀异志,童年时即有出尘之意,崇尚道家思想,深受道教名家抱扑子葛洪、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影响。一生孤傲自洁,不婚娶、不蓄奴仆、不爱钱财、不逐鹿功名。其从叔在扬州从事盐业,积资巨万,没有儿女。丽田生按序当为其后,继承家产。然而他坚辞不受,说“吾将从葛稚川、陶通明游,安用阿堵物?”遂挟琴幞被,遨游于山水之间,“北走燕蓟,东瞻泰岱,南浮江淮,至则弹琴赋诗,以写其旷逸之趣。”中年云游归来,隐居黄山云谷寺,构室于丞相源。琴、书之外,别无长物,安贫乐道,淡泊而居。西江海大中臣“屡辟不起,作《却聘书》以见志。……性喜流水,每素波横川,清泉映沼,依林列蹬,竟日忘返。”常月夜登临始信峰,面对先人“寒江子独坐”处,慨然弹奏《塞上鸿》、《潇湘水云》等曲,其声苍凉而悲怆。

  寒江子即江天一,“寒江子独坐”为其隐居黄山,在始信峰顶独坐时所刻。明末清兵南下,江天一出山辅佐其师金声奋起抗清,兵败被执不屈,就义于南京。江天一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在他身上却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情操与气节。他的事迹广为流传,深为世人所景仰。明末清初两大散文家汪琬和魏禧均为之作传,即著名的《江天一传》和《江文石传》。如今江天一手迹已不复存在,我们现在始信峰巅看到的石刻是前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书法家李一氓先生一九五七年所书。

  丽田生“偿与缁流为物外之交,族友中有方雅之士,或招致,则为欣然出山,兴尽亦飘然而返。与同里巴廷梅交最善。”因丽田生常到始信峰弹琴,巴廷梅便在峰巅为他垒石为琴台,并手书“丽田生弹琴处”刻于石上。从此以后,丽田生更常来这里弹琴赋诗。“每风和月霁,抚弦动操,岩谷响答,烟馡气馥中,如有灵迹往来,在其指顾。山有白猿虝虎,寿千年矣,闻琴声,辄俯身贴耳驯于侧。素蓄一鹍鸡,闻其声,即舞蹈若赴节者。”琴台之旁,四棵松树岸然挺立,名曰“聚音松”。民间传说,每当丽田生在山巅弹琴,天地都会为之感动,寒风呜咽,松涛和鸣,山谷响应,鸟兽也会为之倾听。而聚音松则是很有灵性的神树,他们可以将琴声凝聚起来,然后让它随风飘散。在寂静的夜里,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山巅传来缥缈的琴声,忽隐忽现。所以这四棵松树就被称为“聚音松”了。峰上刻有“聚音松”三字,古朴典雅,不知何人所书。聚音松现存一棵,依然挺立。

  清代大诗人袁枚曾经拜访过丽田生。他在《随园诗话》中这样写道:“癸卯(即公元1783年,诗人67岁时,笔者按)春,余游黄山,见绝壁之上,刻有‘江丽田先生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不复往访。今辛亥(即公元1791年,诗人75岁时,笔者按)三月间,宣州参戎杨公大壮同一琴客江某来,道其姓氏,盖即丽田先生。余惊喜,往访。见骨格清整,白须飘然,隐天都峰下五十余年,终身不娶。有贵客过者,必逾垣而避。洵异人哉!杨诵其《咏古梅》云:‘托根幽谷不知年,雾锁云封得自全’,盖自况也。杨与之过陵阳,作绝句云:‘山城重驻有前缘,再到陵阳二月天。笑指宦囊无别物,一船书画一神仙’”。

  丽田生晚年自营墓穴于云谷寺旁,时常偃卧其中。墓在眉毛峰古道左侧,与“月岩读书处”隔径相望。此处草封木拱,林深路隘,人迹罕至。一日,丽田生作客好友巴廷梅家,见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就急急辞行归来。次日沐浴更衣,与山僧别,趺坐于墓穴之中,悄然而逝,享年80有余。所著《丽田琴谱》、《龙峰剩稿》、《黄海纪游诗》等书籍在临终之前尽皆焚弃,世无所传。芜湖甘铭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表之曰“诗人江丽田之墓”。清嘉庆年间著名学者程瑶田在其墓碑旁题刻四字:“此移我情”。

  文人雅士仰慕丽田生仙风道骨,常登临始信峰,吟诗作画,弹琴相和。所以,始信峰又有“琴台”之称。清朝干隆庚子进士江德量有一首长诗《题黄山始信峰丽田老人琴台》至今流传:“世间奇境乃有此,云海涛头一峰峙。高削千仞中忽分,隔断尘迹三万里。奥府天开清净门,危桥支石惊心魂。是中止可往仙佛,云连雾断愁猱猿。松花香覆石屏护,翠微深处清音度。空山无人云乱飞,寂寂弹琴几朝暮。君不见,上方僧,倚筇瘦影临青冥。又不见,寒江子,断墨何年蚀风雨。定空禅室独坐处,静与琴台共千古。”

  云谷寺琴台——清音

  云谷寺位于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是丽田生居住生活的地方。在云谷寺下方、溪流之滨的巨石之上,篆书“清音”二字蔚为大观。下面刻有一行小字:“丽田生相羊于此”。据有关资料记载,溪中石上还有“丽田先生琴台嘉庆乙丑仲族孙江璠题”等石刻,我们在黄山考察时没有找到。

  “清音”琴台也是诗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吟诵诗篇很多。如清代无名氏《咏琴台》:“依然一榻卧云边,入耳清音未绝弦。除却焚香兼洗砚,又烦茶灶煮灵泉。”近代学者许承尧《登云谷江丽田琴台》:“鸣琴客久去,石床犹在兹。蓊蔚四山静,泠泠水环之……”今人亦有诗写道:“功名窥破隐深山,松石为邻万念删。宦海浮家风浪险,何如云谷抱琴眠。”

  据民国版《歙县志》记载,除了始信峰“丽田生弹琴处”、云谷寺“清音”之外,还有一处丽田生琴几在文殊院,但今已不详。

  三、黄山的其它琴文化

  有关黄山的琴文化还有很多,这里再谈四个方面。

  1、黄帝与琴的传说

  轩辕黄帝擅长弹琴。《梦游》、《华胥引》和《八极游》等琴曲相传即为轩辕黄帝所作,至今流传。黄山因纪念轩辕黄帝而得名,这里有很多关于他弹琴的传说。举一例。

  桃花峰位于黄山南部,北对紫石峰,西连云门峰。峰上多桃树,人称“十里桃花峰”。相传黄帝在黄山炼丹时,每天都来这里的水帘洞弹琴。那时,黄帝觉得此地树木太少,便亲手植下万株桃树。于是一夜之间,桃花漫山红遍。宋代石应孙《桃花洞》诗云:“桃花五色四时开,片片香随磵水来。况是轩辕曾手植,紫烟深处有楼台。”水帘洞位于桃花峰半山腰,洞顶泉水终年不绝,水帘熠熠发光,直挂洞前。洞右原有轩辕碑,传为黄帝的大臣容成子、浮丘公为纪念轩辕黄帝常到水帘洞弹琴而立。清朝初年的《黄山志定本》中尚有“轩辕碑在洞右”等文字记载。据说,一位药农上山采药时还曾见过,后不知所终。洞内原来还有一灵石,名叫“弹琴石”,是轩辕黄帝弹琴时的琴台。弹琴石“方广,厚薄如琴砖。因听泉久,能发琴声,一室鼓琴,众山皆响。”清初有位老和尚,喜欢听琴,便将它搬到桃源庵里,聊以自乐。再到后来,庵倒僧散,弹琴石从此下落不明。

  2、李白与鸣弦泉

  唐朝大诗人李白一生爱琴,他的《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而他在游历黄山时也留下了珍贵的手迹:“鸣弦泉”和“洗杯泉”。二者均为行书,刻于鸣弦泉旁石壁之上。

  鸣弦泉位于钓桥庵至温泉途中,为黄山著名的“十七泉”之一。山麓有一巨石,横卧于岩壁之间,中空,状若古琴,亦称“琴台”。其上有鸣弦涧,水落击石,有若抚桐鸣弦,泠泠作响,“如冰弦初调,五音毕俱。春夏瀑布盛时,则以黄钟为宫,其声如天风海涛,或鼓霹雳之引,形声皆肖琴也。”西侧石壁刻有琴曲之名“高山流水”。清代汪家珍在《鸣弦泉》中这样写道:“琴之理,藏于此。敢曰知音,高山流水。”此地留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明代汪道贯《鸣弦石》:“山头一片石,流水鸣溅溅。薰风忽相激,吹入伯牙弦。”清代释音可《鸣弦泉》:“石崖悬琴琴最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音流出相思泪,日照风吹竟不干。”。

  距鸣弦泉不远处,有一巨石斜立,上刻“醉石”二字。相传李太自在此饮酒听泉,乐而忘归,醉卧石旁。此字为明代罗渊章为纪念李白所刻。此处吟诵诗篇佳作也有很多,如:明代潘之恒《倚醉石听鸣弦泉歌》:“乱石巃嵸深涧底,青如含烟自如洗。初来祗觉云门开,洞达那知旁户启。层崖叠作七弦琴,流水潺湲断续音。何必知音才为奏,道旁听者皆清心。我欲倦归眠醉石,静听琴声朝复夕。安得清晖举似人,但娱独往山中客。”;现代沈侗瘘《醉石》:“长安何必酒家眠,洗耳宜凭三叠泉。乞得白鹇山顶放,不妨醉卧梦琴弦。”

  4、黄山景观与琴

  黄山的许多景观取名也与古琴有关。举二例。

  其一:“空城计”。在石门峰东麓壑谷左上方有一组巧石,高处若一座城墙。墙上一石如人,胸前平铺一石如琴。石人神态自若,状如弹琴。下方又有一巨石,上面并立二石一大一小亦如人,高者背手,矮者侍立,状若静听。于是人们便根据三国故事,将这一组巧石命名为“空城计”。那弹琴之人便是诸葛孔明,听琴之人则是司马懿及其长子司马师。

  其二:“仙女弹琴”与“天狗听琴”。在西海排云亭对面的左高峰上,有两块巧石,一似仙女一似琴,名“仙女弹琴”。远观,仙女身体略前倾,仿佛正在聚精会神地抚琴。其旁又有一石如犬,头朝仙女,意在听琴。这便是西海著名的“天狗听琴”。

  四、结语

  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最古老、深邃、空灵、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千百年来,琴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空灵苍远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优秀的非物质与口述文化遗产之一。而黄山则是世界“最独特、最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自然遗产”。黄山与古琴结合,相得益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黄山因古琴而更具文化品位,古琴因黄山而更添山水灵性。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湖北武汉的琴台就是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所建,但无案可稽。黄山琴台则完全不同,它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有史可查、有迹可寻。而且,黄山琴文化从传说、石刻,到文献及诗篇都极其丰富。因此,黄山与古琴文化这一课题值得发掘。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