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薛易简及其《琴诀》

  音乐美学在中国发轫很早,并始终与琴有着不解之缘。先秦时期有关古琴的理论已经十分丰富。两汉时代如刘向的《琴说》、扬雄的《琴清英》、蔡邕的《琴赋》、桓谭的《琴道篇》等琴论著作层出不…

「经验」薛易简及其《琴诀》

  音乐美学在中国发轫很早,并始终与琴有着不解之缘。先秦时期有关古琴的理论已经十分丰富。两汉时代如刘向的《琴说》、扬雄的《琴清英》、蔡邕的《琴赋》、桓谭的《琴道篇》等琴论著作层出不穷。至唐宋,随着古琴音乐的丰富和琴学理论的深入,古琴美学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代。薛易简的《琴诀》是唐代出现的重要琴论。

  琴家薛易简,天宝(742——756)年间宫中的琴待诏翰林。他9岁开始习琴,弹琴善于吸收众家之所长,先后弹过杂调三百,大弄四十,其演奏曲目之广,为当时琴坛罕见。所著《琴诀》一卷,集中讲述了琴的作用是:“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慑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在演奏方面,薛易简批评了只讲究“用指轻刮,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的追求形式主义的作风,强调“声韵皆有所主”,即艺术手法必须服从于内容表现。他还主张演奏时要“定神绝虑,情意专注”。为此,他归纳了演奏中常见的七种毛病,称之为“七病”,对演奏姿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不得“瞻顾左右”,不得“摇身动手”等。认为“弹琴之法,必须简静。非谓人静,乃手静也。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又须两手相附,若双鸾对舞,两凤同翔,来往之势。附弦取声,不须声外摇指,正声和畅,方为善矣。

  薛易简对于古人和今人(指当时的唐代琴人)弹奏古琴的不同心境和目的亦有精妙的阐述,至今仍值得弹琴者学习。如“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精注神,感动神鬼,或只能一两弄而极精妙者。今之学者,惟多为能。故曰:多则不精,精则不多。知音君子,详而察焉。” 演奏效果要达到潜移默化,教化育人的目的。薛易简的《琴诀》对后世古琴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