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无可取代的珍品古琴

  文/刘森民   古琴(即七弦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如照传说,“伏羲作琴,神农作瑟”,那就更早,可以说是中国弹拨音乐…

「分享」无可取代的珍品古琴

  文/刘森民

  古琴(即七弦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如照传说,“伏羲作琴,神农作瑟”,那就更早,可以说是中国弹拨音乐的“鼻祖”了。

  我非常喜欢古琴音乐,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些琴曲,了解一些乐曲的性能,那时古琴给我的印象,似乎神秘,深奥,距现代生活十分遥远。近年来因为中国唱片总公司要出版一套古琴专辑,临时抱佛脚,听了一些录音,阅读了一些数据,学习了一下,在惊讶之余,倒是有些体会。古琴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素以题材广泛、曲目丰富而著称。据《琴曲集成》一书载,仅60年代前后收集到的琴曲就有3000多首,《琴谈》、《琴赋》等理论著述一百五十余种,可见祖先留给我们这份艺术遗产分量很重,的确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笔巨大财富,值得保留继承,发扬光大。

  古琴音乐作为高雅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倾注心血,谱曲填词,著述琴论,从而推动古琴艺术发展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涌现了许多琴家大师,许多名曲经典流传至今。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学《文王操》,作《幽兰》,伯牙作《高山》、《流水》,师旷作《阳春》、《白雪》;公元140年战国时期的《关山乐》;魏晋时期的《广陵散》、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南北朝刘义庆的《乌夜啼》;唐代王维的《阳关三迭》、潘庭坚的《捣衣》;宋代郭沔的《潇湘水云》;元代毛逊的《渔歌》、《樵歌》、《山居吟》;明代朱权的《平沙落雁》,李水南的《普庵咒》以及清代的《鸥鹭忘机》等等,曾给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传说,脍炙人口,如“俞伯牙遇知音,司马相如弹琴结良缘,嵇康遭司马氏杀害,临刑弹奏《广陵散》以为寄托,聂政为父报仇,学琴十年,刺杀韩王的故事;更有三国空城计:武侯弹琴退仲达”的演义等等,为世人传为佳话。

  古琴能有这样长久的影响,不是偶然的,它有几个特点是值得提出的,首先,它的大部分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像歌颂民族气节的《苏武思君》、《正气歌》;充满爱国热情的《潇湘水云》;歌颂英勇斗争的《广陵散》;借景抒怀的《阳春》、《白雪》、《佩兰》;歌颂大自然美的《高山》、《流水》;同情女性不幸遭遇的《昭君出塞》、《秋霞吟》、《大胡笳》及《汉宫秋》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其次,七弦琴音乐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曲体结构、表现技巧上都高于民间音乐,但它是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并从中吸取营养而发展提高的,而且它的音乐语言和民间音乐几乎完全相同,像《矣欠(ai4)乃》一曲,就是直接引用了劳动号子,经过加工提炼而创作的;另像张鞠田编写的十几首琴曲,都是从明清流行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中选来加工改编的。所以,可以说七弦琴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血肉的联系,第三,七弦琴音乐是结合诗、歌、词、赋,并从民间传统故事中吸取题材而发展的,因此,有着文化根底。如《关雎》取材于诗经,《离骚》取材于楚辞;《秋江夜泊》取材于唐张继诗《枫桥夜泊》;《岳阳三醉》是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羽化登仙”一句而作。还有《手挽长河行》、《禹凿龙门》是依据孟姜女和大禹治水的传说而写的。至于历来诗人词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岳飞、李清照、苏氏三杰、姜白石等大师的作品,不论在琴歌,或在琴曲中,则屡见不鲜,数量是很多的。

  近几千年来,古琴艺术一直比较辉煌,只是在近百年当中有所冷落,而且日趋凋寒。为弘扬民族文化,抢救祖国这笔音乐艺术遗产,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国音乐研究所连手编辑了一套大型有声节目–《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第一部分共八集,将在今年出版发行,值得提出的是这八集汇集了五、六十年代初不同流派的著名琴家演奏的精品,其中除了个别大师尚健在,大多已先后作古,成为绝版,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它的问世,对于继承发展古琴艺术,使之更好地为当今社会服务是不无重要意义的,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研究、借鉴,也是很有价值的。

  近年来古琴音乐开始复苏,一些海内外有识之士通过交流研讨,正掀起一股“古琴热”,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振兴古琴音乐大有希望,流传了数千年的中国古琴音乐,一定会在新的艺术天地里,重放异彩。

  编者的话:

  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后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

  我们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把这套包涵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珍品,奉献给国内外琴家和古乐爱好者,我们深信大家不仅可以从这绚丽多资的作品中,管窥一豹,了解各家各派的风格特色,而且可以从诸琴家的心血结晶中得到启迪和营养,从而使古琴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鲜傃夺目。

  (特约编辑:王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此文为刘森民先生为CD《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俗称《老八张》)所作序文。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