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古琴概说

  文/彭祉卿   中国古乐向分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丝音一类,只有琴和瑟两种,瑟是在中古时代,已渐渐失传了。惟有琴直到现在,还是有人去弹它,不过流传不广,所…

「分享」古琴概说

  文/彭祉卿

  中国古乐向分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丝音一类,只有琴和瑟两种,瑟是在中古时代,已渐渐失传了。惟有琴直到现在,还是有人去弹它,不过流传不广,所以有多许人,只是在书本上看到琴的故事,终其身没有和琴见过面,自然更谈不到欣赏它了。现在中央广播电台,为发扬吾国古乐起见,常常播送古琴,一般听众大概都早已听到,大家对于它感觉怎样,我们暂且不管。这里先将它所以不受淘汰的理由,以及不能普及的缘故,聊表一二,使大家知道一个大概。

  说起它的不受淘汰的理由,就是因为它实在是太高妙,所以不容易把它打倒;但它的不能普及,却也正是因为它太高妙不容易使人人领会的缘故。下面先说它的优点:

  琴的音

  这个“音”字,就是八音的“音”,是说发出来音的性质;在现代音乐名词叫它作“音色”,譬如笙、箫、琵琶合奏同一乐曲,一听而知里面有“簧、竹、丝三种声音;就是箫笛合奏,或琵琶三弦合奏,虽然一则同是竹音,一则同是丝声,但也能辨别确是两样乐器;这就因为各种乐器之音,都有他本来的特色。琴的音更与别种乐器不同,他有散泛按三音,形成三种音色,可以独用,可以配用;(普通琴曲多系配用,惟《松风阁琴谱》之《九还操》,前数段几乎全用散音;《听真轩》琴谱之《平沙》、《鸥鹭》两曲,改为全用泛音;近今杨时百先生所作《七月》琴谱,中有数段,全用按音。)如果在琴操里面,配置得法,再用无线电播送出去,听时必以为有数种乐器交互合奏,不觉得是在一张琴上发出来的声音;就因为它的音色,特别完全,所以琴最宜于独奏,不必需要别种乐器相伴,已经够味的了。

  琴的曲操

  凡一个乐曲之构成,基本不外用旋律,节拍,和声三种方法;琴曲旋律之进行,与别种乐曲不同之点有三:1,它的旋律,并不限定用同一的音色,往往以散音泛音按音交互应用;而在按音里面,又不一定全用实音,常常以上下进退等走音连贯,所以在乐句中有虚实相间之妙。2,它的旋律,并不一定照整个单位音程进行,往往利用吟猱等余音所分出之小音程来相帮助,所以腔韵格外婉转柔和。3,它的旋律,并不一定照音位高下步骤进行,往往前后两声跳越至相隔两三组,遥遥相应,但并不觉其突兀。以上三点,只能琴上有之;所以高深的琴曲,若用他种乐器代奏,终不能曲尽其妙,甚至于格格不入,就是这个道理。琴的节拍,已略如前面所述,现在是说它节拍的编制;它并不像曲剧所用的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连贯而下,它也并不像西乐必须规定4/4或2/4拍等等为一个小节;它的强弱部份,快慢程度,完全依指法节奏随时变动,所以琴上的板,须用得极活,要有天然意味;不过在初学时,仍不能不守时间上的规矩。再说到和声,这个在琴上似乎有点相形见拙了;因为现在流传的琴曲,两声并作时,最多是用同度或完全八度相和,其次则用完全五度或完全四度,间有少数用长二度相和,(所以不用长三度长六度的原因,是因为中音长三度与长六度的音,根本与西乐不同,不能拿来相和之故。)若与西乐广泛的和声相比,真不免小巫见大巫了。不过我们要知道,和声在乐曲上,是否为必备的要素,尚成问题;(在作者的意见,以为音乐本乎人声,中国的语言文字,概属单音,与旋律相和,故在器乐上只宜尽量扩充旋律,不宜多用和声,若多用和声,反与旋律有碍。试取皮黄昆曲中旋律最多的一二句,照西乐方法,加上许多和声伴奏,试问是否能唱能听?所以想把中乐完全改用和声,根本上就非先将中国文字的歌曲废掉不可。)即认为和声是音乐进步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去今一千五百年以前梁末时邱公明所作《幽兰》琴曲,满弦尽用和声,几乎在一曲中把西乐所谓协和不协和长短增减各度和声,完全用到,和声进步,如此之早,也就可以自豪了。(详见杨氏《琴学业书》附录李济所作之《幽兰和声考》)若说《幽兰》只用两声相和,尚不能谓之完备,那么,弹琴所用的右手四指,尽可以同时发出四声,左手更加用放合应合爪起掐起之类配上,不难使五六声齐响;但是邱公《幽兰》以后,即无人继续照他的法子去用和声,更无人改良用四五声齐奏,可见琴上不用广泛的和声,叫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因为恐怕用多了和声,妨碍它优美的旋律,所以情愿舍此取彼了。

  琴的性质

  琴这个东西,说它是音乐可以,说它不是音乐也可以;因为向来弹琴的人,就不肯把琴看作一种艺术;说它是合乎道的,应该拿来修身理性,导养延年的。这话固然玄妙一点,但是琴确实与其他音乐,有点不同,它的声音直接与心灵发生关系,所以弹琴的时候,无不心气和平,听琴的时候,也无不神志安定;这种效能,绝不是其他音乐所可办到。它的曲操,在人的方面,必定要能发出一种情感,在物的方面,也必定要能写出它的情态;若并无所表现,单是声调抑扬,音阶铿锵,使人听了悦耳,那在琴家就说这是时腔俗调,不足为重了。所以愈高古的琴曲,初听时愈觉并不好听,必定要听的耳力程度,逐渐加高,(自然弹的也须要高手)那时就能感觉到意味深长了。琴学里面最流行的故事,就是伯牙弹琴,子期能听出他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这种境界,在琴上是确有可能,我们不要把它当作其他神话去一概抹煞的!

  以上琴的优点,大概说了,再说它的缺点,一般人所认定的,总以为琴的难学难精,听的又难懂,因之不能普及,是它的缺点一。琴的声音太小,不便与其他种乐器合奏,尤其是不能参加盛大的音乐会,是它的缺点二。但是在我们看来,凡是一种高尚的专门艺术,无不难学难精,外行难懂;若是人人易知,人人可能,便只算是初民粗浅的娱乐,儿童幼稚的游戏,不成其为艺术了。即如西洋高尚的乐曲,在音乐会演奏出来,能得一般听众,完全赞赏,我是绝不敢相信。再如社会最流行普遍,莫过于评剧,但是戏院子内满座的人,除掉看看小旦的面孔身段,以及丑角的噱头,花脸的杀进杀出而外,能够专心致志欣赏皮簧唱工的,我想也就难得有几分之几。所以这个问题,应当向民众音乐智职方面去研究解决,琴是不负责任的。至于它的音量过小,却比较成为缺点,但我们应当知道,琴的声音,本来就是一种静美;譬如流水松风,虫吟鸟语,因为声音幽静,方能使人发生美感;所以琴如果在深房密室夜深人静时弹之,并不嫌其音小。至于不宜与众乐合奏,这是它的特性使然,天下事不能求全,音乐会里出风头,也只好让胡琴,小提琴之类去竞赛了。

  其实这两点即认为琴的缺点,也并非无法补救。古时曾有家丝户诵的说法,琴学何尝不曾普及过,这就因为古人琴曲如虞舜《南风歌》,蔡邕所集的琴操,每曲均只寥寥数句,所以人人可学而能。现在若不求高深,取琴谱中有词之谱,如《陋室铭》、《凤求凰》之类去学一点,又岂有难学之理。既经学会一二曲,再去听琴,自然就都能懂了。再说我们为保存推广这件古乐起见,要去先做点宣传工作,使大众得以认识,那么我们也不必去参加什么音乐大会,现在有了无线电播音,什么困难问题,都有相当的解决了。

  临了,还有几句话说,现在有些音乐家对于中乐,总说是乐曲过于单调,乐器过于简陋,乐谱太不完全,毫无音乐价值,非加以改良不可;这话我们固然是相当承认的,但希望他们不妨预先学学琴,看看琴的内容,究竟如何,然后再去改良中乐,比较似乎有把握一点;免得糊里糊涂,只知道抄人家的旧卷,结果还是不如人家,徒然把我国音乐的民族性,无谓地牺牲了!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