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琴学漫谈之琴的格调

  文学艺术的形式、方法、体裁等都有个“格调”问题,其中乐器也不例外。格调的高低既是本身自来就有的,而且与同类的比较中尤为明显突出。   一、琴的格调   …

「告知」琴学漫谈之琴的格调

  文学艺术的形式、方法、体裁等都有个“格调”问题,其中乐器也不例外。格调的高低既是本身自来就有的,而且与同类的比较中尤为明显突出。

  一、琴的格调

  古琴即“琴”,起码是弦乐器中格调最高的,这却不是因为它是最古老的。

  前人评琴曲只闻筝声、琵琶声,不闻琴声云云。以证琴手之低劣,亦证明了琴之格高。反之筝、琶如奏出琴声、琴韵,则其人定为高手,不同凡响。琴之格既高,故应弹雅调,如弹俗调,则格不相入,然而曲雅亦须人雅,弹法雅,否则更为不伦,糟蹋了曲,亦糟蹋了琴。雅俗亦不是不可移易的,如《关山月》、《四大景》等都是从俗曲中来的,这叫“脱俗入雅”,但如雅调古曲或点拍不当,或指法低庸则去雅入俗,甚至于是不伦不类,前者是“点铁成金”,而后者则是“点金成铁”了。

  二、琴的格调并不代表琴人的格调

  琴高于它种乐器,并不是说明演奏的人就此辈高出彼辈,因为琴手可能很低,琵琶手可能很高,这亦与各种艺术文学一样。如诗赋高于词曲是事实,无可争辩,但诗人有极差的,而曲中亦有关、马、郑、白等人。其他方面亦均同此理,如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美声、民歌、通俗等不同唱法等等,无不皆然。

  三、琴格与“人格”的关系

  人究竟在琴格上还是在什么格上亦有所不同。能学会弹琴只能说是学会了弹琴,至于格的问题还须另议。

  著名琴师徐兰沅曾为谭鑫培、梅兰芳操琴。发明“大雷拉戏”的瞽目琴师王殿玉,清末北京某三弦高手等均会琴而不弹琴,认为自己是“艺人”,不在琴格上,可谓“自知之明”,益形其思想境界之高。

  已经是琴手琴家了,但是俗是雅很难说,是否在琴格上并不一定。有人弹的尽管熟练,尽管华丽,但不入雅,实际也是糟蹋。小巧者有之,卖弄者有之,哗众取宠者有之,故违成法者有之,听来只觉取厌,并不能得曲意琴韵,此多半由于学问人品与对琴学琴曲的理解、认识有所不逮。古人有“烦手淫声,滔堙心耳”之诮,可证是自古云然,于今为烈。这些琴手,乃至于琴家其格调并不到琴的高度,而且无自知之明,较之徐王等艺人,真有上下床之别。

  总之人格多高,琴格多高,中间还有一个苦学苦练、努力钻研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否则人格高亦不能弹出格高的琴曲来。最后,只能是一个高水平的欣赏者而已。一艺之成不是那么容易的。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