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透视钢琴学习中的弊端

  如火如荼的"钢琴热"在中国大地持久几年,兴盛不衰,对钢琴界而言,实乃是"人丁兴旺",是钢琴事业发达的大喜事。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在各地参…

「详解」透视钢琴学习中的弊端

  如火如荼的"钢琴热"在中国大地持久几年,兴盛不衰,对钢琴界而言,实乃是"人丁兴旺",是钢琴事业发达的大喜事。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在各地参加全国业余钢琴考级,红红火火,中国这人口大国在钢琴学习上同样显出人多势众的强大优势,足以令人骄傲!可在这一片繁荣昌盛景象后面,我们只需冷眼反观,就可发现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与此并存,其中之一就是"盲目拔高"。这现象导致人们对钢琴学习产生了盲点,不仅仅是在业余学习钢琴群中出现,而且已蔓延到一些大专师范院校的钢琴教育中,波及面之广、范围之大,实在令人忧心忡忡。盲点的产生,造就了大批钢琴乐匠,却失去了越来越多才气横溢的钢琴可塑人材。更令人痛心的是,不少学生甚至把这盲点视为"亮点",作为自己钢琴学习的奋斗目标努力追求,乐此不疲。众所周知,要拔高钢琴程度,就要"技"字当头,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有的学生学琴时就把弹得越难越快作为自己学习目标,在挥汗如雨的勤学苦练中,却不注重扎实细致的基本功训练一一不去了解所演奏作品的背景,也从不分析演奏作品的曲式结构,更不去深刻领会演奏作品的音乐风格与音乐内涵。学习钢琴不能感知理解作品,又怎能正确表现音乐作品?众所周知,演奏技术是为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所服务的,如此的主次颠倒就可想而知,这些学生所演奏的作品为什么会苍白无力无法感人?

  让我们目光转向那每年全国大规模的钢琴考级活动,转向那市级、省级的各种钢琴比赛,转向那一些师范院校的钢琴专业学生,类似这种为了拔高程度,只求"技"不求"乐"的现象触目可见。"盲目拔高"的盲点在这些层次的学习钢琴人群中为数不少,泛滥成灾。在钢琴程度上学生互相攀比,互为效仿,有些人甚至把弹得多快多难作为衡量一个学生钢琴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如此追求"有音无乐",试问今后钢琴学习向何方?以下列举一二个现象。

  许多有"盲目拔高"盲点的学生,拔高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考级。一年跳一级是傻瓜,一年跳二级是正常,一年跳三级是聪明,特别在三级至八级的级别中,不少学生更是大跳自如,游刃有余。花一年的时间只弹那四首曲子,硬着头皮也要攻克下来,此时的钢琴学习纯粹是种应试教育,仅仅为了拿钢琴考试证书,而不是通过学钢琴陶冶自身美好情操,提高人的素质修养,这与学琴伊始的素质教育目标岂不背道而驰吗?

  在考级中,经常可看到不少学生只学一年多的钢琴就报考四、五级别考试的。练习曲速度比所规定要求慢了一倍;复调乐曲全部用断音与跳音弹奏,更谈不上音乐处理与音乐风格之说;奏鸣曲则是时快时慢,从头到尾一个力度。三种必考类型的曲目弹得如此糟糕,一听就是盲目拔高的结果。造成这"盲目拔高"盲点的源头在哪儿?是老师的教学不讲科学性?是家长的急功近利思想?还是目前学习钢琴的社会大潮流所致?笔者认为三者皆有之。同时,社会有关方面考虑自身利益动机的驱使,也无形中滋长了"盲目拔高"现象发展。

  比如目前钢琴考级仍与经济利益挂钩,不少地方的主办单位为了招揽更多考生,增加经济利益,除了在报考级别上不给考生任何限制与规定外,甚至有的在考级中,适时地向考官透露其难处,希望能手下留情提高及格率。有的评委碍于情面,只好降低标准,特别对那些偏远地区考生照顾有加,虽然觉得他们演奏方法不准确,音乐表现不太合适,可还能弹下来也就勉强通过了。可明眼人一看就知,这种放低标准的考级只能造成这地方的钢琴学习走入恶性循环,错误的东西一经考试的承认,则就披上正确的外衣,那就将错上加错,以讹传讹,正确的东西也就再没有出头之日了。试问,如此蔓延下去,此地的钢琴学习途径能正确吗? 钢琴水平能提高吗

  评委们的一时心慈手软所带来的后果真是不可设想的!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措施防止考级中"盲目拔高"现象泛滥。比如在报考中要考生填报上次所通过的钢琴级别与音乐的基本素养级别。虽然暂时无法规定考级不能跳级,但至少让评委们心中有数,同时也是使学生对自己心中有数。也许此种办法能减少些"盲目拔高"考级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评委们要敢于坚持原则,自身先过人情关,才能把好钢琴考级关。为纯洁钢琴界的学风,创造良性的钢琴考级环境做贡献。同时,我们建议一些偏远地区的钢琴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再学习再提高,可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学习途径,也可通过观看VCD教学带和电视上播放的钢琴教学节目,多渠道的注重提高自身钢琴教学水平,钢琴师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才有望提高。

  "盲目拔高"的盲点现象同样存在于近年的一些钢琴比赛中,只要稍注意特别是在较普及的市赛、省赛中,更是拔高得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曾见过六岁赛手弹肖邦夜曲,却像在听一首支离破碎的练习曲,幼儿组的赛手弹小学组甚至初中组的比赛曲目,练习曲速度弹得就像在视谱一般。有一次问一位小学组的赛手说:"你演奏哪首复调作品?"她朗朗地回答:"我不会弹复调作品,我只会弹巴赫创意曲。"听得笔者胜日结舌,一句也说不出来,除了弹得快弹得难,这些赛手似乎不需要再学什么了,钢琴学习等同于一种机械的手指训练运动,如此钢琴教育只会培养出更多?quot;高技低能儿"。赛手的钢琴音乐知识如此贫乏空白,也就见怪不怪了。

  有位赛手技能不错、手指灵活,很有灵气,可惜作品弹得粗糙不精细,没有美感,这与他的"盲目拔高",学琴不扎实有关。如果此时他的老师能及时发现他的弱点,加强基本功训练及加深他对音乐作品内容理解与表现,而不是继续再拔高钢琴程度的话,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中国的未来钢琴家。可惜我们从未看到这种改变的迹象,等第二年比赛再见到他时,他已一蹦三跳弹更勉为其难的大型作品了。一个音乐人材就这样被钢琴技巧所埋没了,一颗宝石从此失去熠熠闪光的机会,因为他被"盲目拔高"的盲点所遮挡,此种例子数不胜数。

  "盲目"拔高的盲点近年来在一些师范院校的钢琴专业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与具体,有的学生刚进校时就大言不惭地向老师派送曲目,"我要弹李斯特狂想曲"或者说"那首肖邦鹗虑?芎锰??蚁氲?quot;。由于师范学生刚进校基础不够扎实,理应听从老师指导,遵照所规定教学大纲学习,循序渐进,方能稳扎稳打,在四年钢琴专业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可由于大学生当中目前也存在一种互相攀比钢琴程度的现象,暗地里较劲,急于求成就只得盲目拔高程度,有的老师不愿得罪学生,就随意听从学生安排,结果可想而知,弹了大半年的一首肖邦叙事曲,最后还时断时续,以不了了之告终,一学期宝贵的学习时间就此荒废了。这 是老师放纵学生的后果,学生固然受了当前社会上钢琴学习"盲目拔高"风气的影响,可为人师表,怎能人云亦云,胸无主见?又如何担当得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另有的老师则是热衷于让学生只弹大作品,热衷于让学生炫耀高难度技巧,以博得那些外行看热闹人们的阵阵赞叹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曲目上盲目地求大求难,是否在把学生引向钢琴学习的盲点,以致偏离正确的钢琴学习之路,一时的好高骛远就像沙滩上建高楼,总有塌陷暴露的那一天。由于所演奏曲目只求大求难,因此就忽略了基础的学习教材,比如不少学生不弹或少弹复调作品就是一个例证。众所周知,被称为音乐中?quot;旧约圣经"–《巴赫钢琴平均律曲集》是每位钢琴专业学生必弹曲目,这是一部训练学生提高弹奏多声部技能与掌握古典音乐风格的经典作品。可目前不少师范大学里的钢琴专业学生,会弹肖邦钢琴叙事曲,却从没弹过巴赫平均律,偶尔弹一首,也弹得面目全非,序曲弹得闹哄哄,根本谈不上颗粒性,赋格曲各声部层次不明显,而且只用断音与重音弹奏。这种现象甚至带有普遍性,这不仅使我们担忧,如此下去,再过些年《巴赫钢琴平均律曲集》在中国师范院校钢琴教材里还能有立足之地吗?这传世之作还能被称之为经典吗?

  为了早日出人材、出高材,师范院校的老师,是不是要理顺教学主导思想,讲究教学的规律性与科学性,消除"盲目拔高"的盲点,换上一双慧眼,制定适合每位学生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适时的拔高"才是每位钢琴教师的明智之举。

  有关智力学说告诉我们,每个儿童均有一种表现特别的智力,不同的智力在不同的领域里表现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有较高音乐智力的儿童,教师在指导其钢琴学习中要见机行事,适时制宜地拔高,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但这种情况只是个例,它具有特殊性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不对学生一分为二,因人施教,不论何人何时,一概随意盲目拔高的话,这是一种对钢琴教学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拔苗助长方式,实际是误人子弟,更是对目前存在?quot;盲目拔高"盲点现象的推波助澜。因此,钢琴教师在对学生程度有所拔高时应考虑周全,并且应十分审慎。 以上透视钢琴学习中的"盲目拔高"盲点现象,实际是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管窥之见,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各抒高见。

  作者简介:郭小苹,女,1954年生,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修班学习三年,现任厦门大学音乐系副教授,近年来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评委,曾于“黄钟”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