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二胡曲《姑苏春晓》赏析

  姑苏,古往今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尽情地讴歌它,赞美它!“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霞光曙殷石如火,水色晴来嫩似烟。”——这…

「总结」二胡曲《姑苏春晓》赏析

  姑苏,古往今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尽情地讴歌它,赞美它!“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霞光曙殷石如火,水色晴来嫩似烟。”——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姑苏春晨美景。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诗情画意。不过乐曲中的姑苏并非特指苏州,而是泛指广袤千里的江南大地。美丽富饶的江南,山清水秀,人民勤劳,素称“鱼米之乡”,同时在音乐文化方面也有着宝贵而丰富的资源。这里有昆曲、越剧、沪剧、锡剧、苏剧等戏曲剧种,还有象江南丝竹、十番锣鼓这样的民间器乐乐种,而且在戏曲说唱、民歌、小调等方面也极有特点。可以这么说,江南的音乐艺术诸种形式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也许是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缘故,也许是自己有着从事戏曲音乐的经历,也许是自己对江南各艺术门类特别的偏爱,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恐怕也就难免会留下种种痕迹。

  《姑苏春晓》全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组成。<引子>描写了江南水乡晨曦初露、百鸟啼啭的美境。开始的第一个音符要悄悄地进入,不能有音头。要注意慢长弓的控制,弓速不宜过快,要徐缓而平稳,似乎一切都处在恬静中。第二与第三个音一定要有所区别。先用泛音,后再加入揉弦,连接要自然。而后出现的模仿鸟鸣的对答句,在演奏时右手用力要巧,尤其是 虽标明的力度是f,但用力切忌过强,音量过大。引子结尾处为泛音三连音,要演奏得平和,三个手指的连接要顺畅。

  <第一段>主题在乐队流水般音型伴奏下缓缓奏出。委婉柔情的旋律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在演奏时既要给人以江南春晨明媚柔和的美感,又应具有水乡水波起伏的动感。前者在此段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运弓与左手的揉弦、小打音、小滑音、装饰音等技法得以完美的体现。演奏中要注意声音的甜美,左手技法都要小巧、细致。而后者是从中间乐队间奏后开始的。这两个小节要求运弓力度加强,幅度加大,发音结实、饱满,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忽然闪烁着微微的波纹。同时又与后四小节的弱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说此前的音乐都是描写姑苏美景的话,那么从<更美地>开始的七个小姐则更多的是抒发内心对家乡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以及对亲人的无比眷恋之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演奏时应注意右手持弓要松弛自如,换弓要圆润、连贯,前四小节的力度是“p”,但切勿声音发虚、发飘,要把握好适当的力点。左手的揉弦在前四小节要用得淡些、少些,后三小节要浓些、多些,情绪激动些。最后的四个小节是第一乐段主题的再现,依然回到前面的平稳、恬静的演奏状态。只是要注意最后一小节中切分节奏“1”音的演奏,这音是个过渡音,似乎无关紧要,但恰恰是这个音为第二段轻松、风趣的情绪埋下了伏笔,留下了预示。所以这个音要演奏得短促、轻巧,犹如蜻蜓点水一般,一闪而过。

  <第二段>是具有典型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小行板,音乐活泼轻松。根据这种音乐情绪,在使用诸如滑音、打音上也应相应配合。滑音在本段中多数是采用垫指滑音,演奏中不宜过慢、过于强调,点到为止。在打音的运用上要做到清脆、敏捷、有弹性。切勿过重、过慢、过长,把江南音乐中那种“小、轻、细、雅”的特点表现出来。此外,这段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右手几种富有特点的弓法,比如14小节,20、21小节,32小节,34小节,41和42小节中跨拍子的连弓和跨小节的连弓。这种弓法在江南丝竹和江南地方戏曲胡琴的演奏中是较为常用的,也是很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一种特殊弓法。在演奏中首先要注意推、拉弓力度的变化,通常拉弓稍强调些,推弓则反之。当然两者要自然、不可过分。其次要注意推拉弓要圆滑、连贯,尽量减少换弓的痕迹。

  <第三段>是展开乐段,采用了加花变奏、展衍的手法,进而对动机加以伸展、扩充。随着不断的展开,音乐气氛变得更加欢快、活泼。在演奏中首先要注意此段前四个音要饱满、有力、  果断、肯定。使用保持音时,音与音之间既要断开,同时用弓又要宽阔些,不但发出的声音要富于弹性,而且还要结实。四个音要保持同样的力度和声音。其次,要注意速度的转换,主要要掌握好第三小节的突快。这种地方一般很容易被处理得由慢渐快。而这里采用的是速度突然加快的方式。引出与前不同的情绪和较为热情的音乐形象。节奏活跃而富于动力。再其次,要注意掌握好旋律的分句。中间出现了3/4、2/4、1/4不同节拍的乐句,看似凌乱,实则很有规律。仔细划分一下,句子是很清楚。故要把每个乐句的句法演奏准确,乐句的衔接处要稍有停顿,切不可连成一片。

  <第四段>是全曲的高潮段。整段音乐充满激情。它的主题是由第一段的主题音调变奏而来的。音乐形象也由优美如歌的抒情旋律变为激越昂扬的颂歌,这是对江南锦绣河山发自内心的赞叹。

  主题再现的演奏,右手运弓要饱满、有力,弓速可快些,弓毛要贴紧琴弦,使发音结实。左手的揉弦力度需大些,可用揉与压结合的揉弦方法。揉弦的速度可加快些。如此左右手的配合,加上满腔激情的投入,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不已的无比赞叹。

  第四段的后半部分实际上是一个二胡华彩乐段。演奏上要注意几个外呢体。其一,应注意掌握好十六分音符的演奏,发音要清楚,速度要稳定,时值要均衡。做到快而不乱。快速换把时要干净、准确,不要拖泥带水。其二,要注意力度的变化,强与弱的对比要明显、夸张些。尤其是模仿鸟鸣的乐句,夸张些能使音乐更加生动,富有生气。而渐强、渐弱也要充分,幅度拉大。其三,要注意倒数第八、九、十小节中大连音的演奏,应做到清楚、果断和节拍准确。虽然重音在第一拍,连音在弱拍,起着过渡作用。但仍应奏得清晰可辨。其四,要注意结尾的情绪把握。大家都知道,一首作品完成的成功与否,结尾的演奏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对作品的完整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曲的尾部在经过了层层推进、滑奏演绎为百鸟齐鸣、小提琴式的急速大连音等手段,使情绪越来越高涨,呈现出如今祖国锦绣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同时也预示着更加美丽灿烂的明天正向我们走来。所以,结尾的十四个小节,在最后一次由弱渐强后,要一直保持“ff”的力度,保持高昂的劲头和饱满有力的声音,使乐曲在情绪热烈、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收得要干脆、果断,充满激情。

  写到这里,不禁使我想起了另一个问题。二胡这件有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中国乐器,同时也是中国民族乐器拉弦乐的接触代表,那么如何深入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等传统艺术,从中获取养分和灵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的前辈中,无论是刘天华、阿炳,还是蒋风之、刘明源、刘文金、闵惠芬、陈耀星等名家大师,无一不是扎根于此而从中得到演奏和创作灵感的。这几年观看了不少场二胡音乐会,有好几位专业人士在看完后对年轻演奏家的技术赞不绝口,大加褒扬。而同时也提出“怎么拉得这么白”、“没二胡味儿了”等等疑问。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不够,研究不多,老师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才导致了许多人能完成如《第一二胡狂想曲》、小提琴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等这类高难度技巧的乐曲。而拉不好象《良宵》这样的“小”作品。我,作为一名受益者,经过了十年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的学习,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有些经历,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学到了在学校无法获得的丰富知识。而《姑苏春晓》的创作和演奏实际上正是得益于这段经理,得益于长期学习和工作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在演奏上我真正体会到了“熟能生巧”,体会到在这个音乐王国里真正的“自由”。在这背后不正是深入学习、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结果吗?这些是题外话,仅供参考。

  2000.9.20 于北京 4-309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