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西方国家孩子们怎么学习大提琴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A从6岁开始,就拿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架势,苦练演奏;然而在18岁时…

「解读」西方国家孩子们怎么学习大提琴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A从6岁开始,就拿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架势,苦练演奏;然而在18岁时,其达到的演奏水平,竟被一个10岁才开始学习演奏的同龄孩子B超过;而且这里谈论的不是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等相对虚幻、难以评判的领域,而是B甚至在技术储备这种比较容易标准化、可衡量的领域上,都超过了练琴年头远长于自己的A。

  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对孩子B的学琴方法产生好奇:毕竟对于琴童家长来说,看起来B的方法更高效,能够帮助孩子节省珍贵的课外时间;而对于老师而言,如何能让学生快速成材,让自己颜面有光,当然也是个关乎生计的重要课题。

  根据我的观察,上述的“孩子B”在外国琴童中颇常见;在上周结束的“超级大提琴2018”中,我观察了几十位来自海外的二十岁上下的年轻演奏家的精彩表演,他们展现了纯熟的演奏技术和丰厚的曲目积累。这背后的训练量自不必说,但从他们轻松鲜活、自我愉悦的演奏状态中,我们又能够明显感受到,这样的成果并不是靠一味苦练、狠练而获得的,而是有一些“巧劲”。

  我询问了其中一些年轻演奏员,也向他们的老师请教:他们到底是怎么学琴的?

  我收到了一些信息,结合一些此前的思路,未作详细整理,谨把它们胡乱而原样地分享给各位读者,供大家兼听则明:

  一、宽松但有指导的家庭氛围非常重要

  “琴二代(即家长学过演奏,哪怕和孩子并不是一门乐器,或家长的演奏并未达到精深)”学琴的成功率远高。当然,这些家长多少能给孩子些专业方面的指导,或者有相对充裕的“圈内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家长更了解乐器学习的规律,例如在什么样的环节应该使劲督促,什么样的环节应该顺其自然,如何根据长期目标和孩子特色进行拆解。(这一分析和《音乐神童加工厂》一书中的分析相合。)

  我们身边的琴童家长,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注定有较大部分是不懂音乐,更不懂演奏的。但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老师-家长”交流,让家长在最短时间明白“学琴原来是这么回事”,其实是很能提升孩子学琴效率的。

  另外我也见到过一些“家长抱怨老师教学不得法、老师抱怨家长监督不得力”的情况。我觉得问题既不纯粹在老师,也不纯粹在家长,而是双方的沟通严重不充分;没有不希望孩子好的家长,也少见不希望学生进步的老师,但“练琴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太多老师没有在尽早的阶段,同家长真正沟通清楚,浪费了双方和孩子大量时间。

  二、学演奏远远不等于学音乐

  十岁开始学琴,并不意味着十岁才开始学音乐;如果希望孩子在学习演奏的岁月里能走得高效、顺遂,则开始学习演奏之前,是有大量工作要做的,例如对于音高、节奏的训练,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先修,对唱歌、舞蹈等艺术活动的大量接触,以及大量的“阅读”——听录音或音乐会等。我们暂且称上述这一系列内容为“音乐基础训练”。

  然而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孩子,在学习乐器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严肃而成体系的音乐基础训练。我们非常知道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是什么样子,它大概是副科中的副科,恐怕在很多学校里属最不被看重的科目。所以有大量孩子,谱子尚且识不清,唱歌尚且唱不好,却被要求左手拿着并不熟悉的琴,右手握着并不顺手的弓,用这一套“难用至极”的工具,演奏乐谱,代替唱歌,这当然要浪费大量时间,效率极低。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